Open app
Top stations
Podcasts
Live sports
Near you
Genres
Topics
Open app
Open app
Radio
Podcasts
Live sports
Near you
All contents
Popular sports
UEFA Champions League
UEFA Europa League
Premier League
NFL
NBA Basketball
Major League Baseball
NHL
Top music genres
Pop
Rock
Hip Hop
Chillout
Country
Oldies
Electro
Alternative
80s
Classical
House
Jazz
Top 40 & Charts
Soul
Classic Rock
Blues
Latin
90s
R'n'B
Ballads
Gothic
Punk
Hard Rock
Salsa
Dub
Top topics
News
Culture
Sports
Politics
Religion
Children
DJ
Comedy
Campus Radio
Interview
Christmas
Music
Education
Top categories
Comedy
News
Society & Culture
Sports
True Crime
A - H
I - P
Q - Z
The podcast starts in
- 0 sec.
Podcasts
Leisure
梁州令
Listen to this podcast in the app for free:
radio.net
Sleep timer
Save favourites
Download for free in the App Store
梁州令
梁州
Leisure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17
EP17: 对话吴忠全:郭敬明的时代,一个印书就像印钞的时代
在千禧年后的第一个十年,《最小说》不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它塑造了一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改变了无数年轻写作者的命运轨迹。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作家吴忠全,他以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还原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创作年代。吴忠全的人生转折颇具戏剧性——从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被派驻西北偏远矿区,在黄沙漫天的工地上开始写作;到因在借来的书中偶然发现一张比赛报名表,从此踏上文学之路。2010年,他参加《最小说》"THENEXT文学之新"第二届比赛,从40多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亚军。他的首部长篇小说《桥声》出版时仅22岁,郭敬明亲自作序称其为"天才型写作者",这本书的版税让他在东北老家买了第一套房,实现了从工程师到专职作家的身份转变。节目中,吴忠全跟我们细述了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矿区用无线网卡艰难上网投稿的夜晚;因没有及时查看QQ号消息差点与机遇失之交臂的惊险;母亲怀疑比赛是传销组织的家庭趣事;第一次在新华书店看到自己文章变成铅字时的激动心情。同时,梁州也分享了作为《最小说》忠实读者的成长经历——从初中开始收藏杂志,书柜装满三格;到后来与曾经仰慕的作者成为朋友的奇妙缘分。这是一次跨越代际的对话,既是对一个文学时代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下创作生态的冷静审视。这不仅是一期会引起90后和00后听众们“回忆杀”的《最小说》复盘会,我们也尝试与当下链接,探讨创作环境的代际差异、思考当下写作者的生存策略,以及在算法时代如何保持创作初心等具体话题——从纸媒黄金时代到数字算法时代,创作环境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当最世文化这个"乌托邦"逐渐消散,写作者如何在新环境中寻找立足之地?在当下这个强调"服务大众"而非"做自己"的时代,文学创作又该何去何从?「本期主播」梁州:撰稿人,新浪微博@梁州ZzAmelia:新浪微博@Amelia_阿米莉娅「本期嘉宾」吴忠全:作家、编剧。2010年参加《最小说》"THENEXT·文学之新"第二届比赛,从40多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亚军,签约最世文化。代表作《桥声》等。2017年转型编剧并成立编剧公司。「本期shownotes」01:10 吴忠全讲述如何发现《最小说》比赛的经历:在工地写作,偶然发现报名表03:10 接到《最小说》编辑电话,被告知文章将发表05:22 赴北京参加现场比赛,经历“大逃杀”式选拔05:58 签约最世文化,成为职业作者06:27 梁州分享与吴忠全的初次见面及《最小说》阅读经历08:48 文学作品如何塑造对“大城市”的想象:因《龙族》而选择住东京特定酒店,因《小时代》而特意逛久光百货高级超市的经历12:01 与最世作者成为朋友的“梦幻感”15:37 写作改变命运:用第一笔版税在东北买房17:12 梁州分享被央视主持人李思思采访的“回望时刻”18:55 吴忠全谈《桥声》创作动机:不想局限于青春文学22:16 22岁出版第一本书,面对聚光灯的自我怀疑23:42 签售、采访、电台节目中的尴尬经历24:24 最世文化如“造星工厂”,作者特质被标签化放大25:19 出书“像印钞机”,首印10万起,年会公布“码洋排行榜”27:25 郭敬明在比赛后台说:“你们的命运已经开始改变”28:19 当下创作环境变化:比赛多但难出新人29:46 缺少“领路人”,难再形成作者群体30:39 00后写作者的路径变化和困境感受33:46 电影学院第一课:“我们不培养艺术家,只培养从业者”35:43 从电影评论转向营销号写作,计算“投入产出比”37:21 吴忠全分享2016年转型编剧的经历39:11 当下的写作转向:从“做自己”到“服务大众情绪”43:54 人生如河流,该转弯时就转弯,在时代转向中发现自己的新优势44:56 写作的本质不变,只是记录方式不同47:22 吴忠全:“最怕做一件事内心不甘,自我洽合最重要”49:47 吴忠全:“渐渐不红,渐渐接受——”最世文化“大厦慢慢倾倒”的过程53:02 读者陪伴的意义:“他们给了我面对世界的胆量”58:51 纸媒时代与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方式的根本差异01:00:32 算法塑造了现代人的“主角感”与“信息茧房”01:21:10 00后“成长于希望之初,却面对沉默的时代”01:30:40 回忆最世“大家庭”氛围:作者住公司、互相介绍资源01:42:48 最世作者内部的关系状态,那些鲜为人知的竞争01:46:00 最世是“纸媒黄金时代最后的绚丽梦境”「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信息」 《最小说》:郭敬明主编的青春文学杂志,200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初对一代年轻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THENEXT·文学之新":《最小说》主办的文学比赛,吴忠全参加第二届并获得全国亚军 《桥声》:吴忠全首部长篇小说,以黑暗特质和独特文风著称 码洋:出版术语,指图书定价乘以印数,郭敬明时代最世文化有多个百万码洋级别作品 久光百货:《小时代》中经常提到的上海高档商场 《龙族》:江南创作的奇幻小说系列。小说讲述了平凡少年路明非,意外踏入混血种与龙族战争核心的现代奇幻史诗。它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神秘世界,讲述了关于孤独、热血与成长的青春冒险,被誉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的散文集,描绘了新疆一个村庄里人、畜、草木与时光的细腻故事。作者在其中倾注了对生命本质的深邃思考,让读者在微小事物中体味存在的苍凉与温暖,对吴忠全创作产生重要影响。「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开头曲:My Oasis - Freeman结尾曲:我怀念的 - 孙燕姿「本期制作人」梁州、Amelia「关于《梁州令》」微博:中文播客梁州令公众号:梁州令小红书:梁州令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梁州令
--------
1:50:12
--------
1:50:12
EP16: 不婚不育的40岁,我认为最好的人生经验是什么
这期节目是我们两个正在经历“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年轻人和一位经历过迷茫并找到自洽路径的42岁姐姐之间一场坦诚的对话。本期嘉宾Pinky曾走过一条颇为“非典型”的人生路径:从放弃传统高中去学艺术设计,到在广告行业频繁辞职、选择不被家人看好的自由职业;从在27岁步入婚姻,到在30多岁毅然离婚并同时关闭了创业失败的公司。在节目中,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个20多岁时也会在酒局上勉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内耗的年轻人,成长为如今能清晰地说出“婚姻和孩子不是我人生的必选项”、“我能承担任何后果”的独立女性。在与我们的对话中,Pinky没有给出任何抽象的人生建议,而是将她二十年的阅历浓缩为具体的方法与感悟,直接回应了我们当下作为20代青年的深层焦虑:当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陷入僵局,她分享如何用“逻辑提问法”逼出对方的真实需求;当被“讨好型人格”困扰时,她解释“混一点”如何成为保护自己的铠甲;当面对“不结婚将来会孤独”的警告时,她厘清了“孤独”与“享受独处”的本质区别。“一些课题,如果当下解决不了,就先放着,以后再想办法解决。”pinky对人生难题的乐观和坦然心态,让我们在焦虑的当下,仍拥有了充盈的确信感。「本期主播」梁州:撰稿人,新浪微博@梁州ZzAmelia:新浪微博@Amelia_阿米莉娅「本期嘉宾」Pinky:42岁,自由摄影师。曾从事平面设计,后转为独立摄影师。「本期shownotes」01:04 嘉宾Pinky自我介绍:42岁,自由摄影师,未选择结婚生子02:11 26岁时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感受04:31 “人生就像考试,不能偏科”06:18 从20岁到40岁,Pinky对“成功”定义的变化07:38 回顾20多岁的焦虑:工作不稳定、被家人质疑、感情无执念09:42 “压力是推着你进步的力量”——Pinky看待年轻时的焦虑11:02 如何处理“该结婚”的社会压力?12:46 如果不想要孩子,婚姻就失去必要性15:50 从20岁到40岁,Pinky对亲密关系理解的变化17:34 “如果你怀疑对方喜不喜欢你,那就是不喜欢”18:54 维持良好亲密关系的关键: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意愿与沟通能力20:30 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关系中的情绪边界25:32 Pinky谈对现代婚姻的看法:普通人更多追求平等、开心与共同面对生活26:24 理想的伴侣关系是“1+1>2”,不限于经济,而是全面提升生活质量27:05 如何面对“不结婚会孤独”的论调?28:57 享受独处:一个人吃饭、开车,是清醒与放松的方式30:39 关于“成长”与“成熟”的区别:成熟与年龄无关,与经历有关32:54 如何“看透人性”?Pinky分享刻意练习沟通与观察的方法35:49 在亲密关系中理解对方发脾气背后的真实需求36:37 当对方不善于表达时,用逻辑提问帮助对方梳理情绪40:39 30岁后不再压抑自己,学会拒绝不喜欢的酒局与社交41:51 “当你开始有脾气,别人反而不轻易欺负你”——建立个人边界的重要性42:39 自信的来源:有能力承担后果,不害怕失去43:58 从年轻时对友谊的占有欲,到成年后对不同朋友的分类与疏离式相处46:06 社会上的朋友难以掏心掏肺,学生时代的朋友更真诚47:07 40岁时与朋友的关系:不频繁联系,但遇事能互相支持48:34 20多岁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情绪倾诉?50:07 负面情绪可以倾诉,但要选对人51:57 如果无法判断对方是否可信,就修炼内心强大,不怕被攻击53:37 从20岁删公司文件被威胁,到30岁离婚、创业失败,Pinky如何被迫成长56:01 人生重大决定如离婚,只能自己判断与承担59:45 所有经历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没有白走的路01:00:49 人生如答题,躲不开的课题早晚要面对01:01:37 年轻时犯的错是为了以后不再犯01:05:00 创业失败、离婚、还债,再到自媒体崛起,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01:07:03 坚持自我选择的前提:自己能承担后果01:09:55 身体状态的变化:35岁后熬不动夜,30岁开始长斑,肌肉流失加快01:16:20 清晰的自我认知带来稳定的价值判断01:18:09 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就先放下01:19:15 不再立 flag,注重每天过得好、整体向上即可01:22:52 了解自己,找到舒适与进取之间的平衡点01:23:58 40岁时的精神养分:科普植物与昆虫、独自喝咖啡、夜间开车01:27:11 独立女性:经济独立 + 思想独立01:28:55 思想独立包括:不可撼动的价值观、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轻易被外界动摇01:30:44 历史上许多女性也曾迷茫,人生是不断试错与重建的过程「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信息」书籍/《爱的对谈:如何寻找爱、维系爱、告别爱》:英国作家娜塔莎·伦恩(Natasha Lunn)通过多年采访与思考创作的作品。书中汇集她与作家、心理学家及普通人的真实对话,探讨我们如何找到爱、维系爱,以及在失去爱时如何继续生活。伦恩以真诚细腻的笔触呈现爱的多重形态——浪漫、亲情、友情与自我和解。《人生由我》:加拿大营养师兼模特梅耶·马斯克(Maye Musk)的自传性作品。书中她以坦诚而坚定的笔触回顾自己在事业、婚姻与母职中的起伏,讲述如何在逆境中重建生活、追求独立与自我价值。梅耶以自身经历鼓励女性无论年龄多大,都能勇敢地重新开始,让人生由自己定义。文章/新世相:对话金爱烂:年轻人被大城市吞噬和排泄,但痛苦不该是透明的 mp.weixin.qq.com「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开头曲:Coming of Age - Blondes结尾曲:I Just Couldn't Save You Tonight - Ardhito Pramono/Aurelie Moeremans「本期制作人」梁州、Amelia「关于《梁州令》」微博:中文播客梁州令公众号:梁州令小红书:梁州令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梁州令
--------
1:31:26
--------
1:31:26
EP15:对谈8年护肤博主孟辰:普通人直接照搬的护肤技巧大公开
每天面对琳琅满目的护肤品,从广告语看,每一个都宣称有传奇效果,但成分表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化学名词——A醇、果酸、水杨酸、壬二酸,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效果惊艳,有的人却反而爆皮、刺痛?护肤品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而不是跟风踩坑?本期节目,我们与深耕护肤领域八年的护肤博主孟辰一起,回归护肤的本质。我们将从“洗完脸1-2小时后皮肤状态”这一具体方法入手,带你系统辨别自己究竟是干皮、油皮、混合皮还是敏感肌。节目将深入解析“外油内干”其实是屏障受损的信号,并探讨不同肤质最常见的困扰——油皮为何长痘,干皮为何紧绷,敏感肌泛红的不同类型背后,各自需要怎样的修复成分。此外,我们还将拆解A醇、果酸、水杨酸等热门成分的适用场景,讨论为何“肤感好”本身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护肤功效,并直面一个核心困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看懂成分表究竟有没有必要?我们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能让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皮肤,理解护肤背后的科学,不再被营销话术牵着走,学会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消费者。「本期主播」梁州:撰稿人,新浪微博@梁州ZzAmelia:新浪微博@Amelia_阿米莉娅「本期嘉宾」孟辰:护肤博主,新浪微博@孟软蛋「本期shownotes」00:13 本期主题:如何选择护肤品、理解成分,以及为何有人用A醇爆皮,有人却效果惊艳01:18 本期内容三大方向预告:肤质区分、成分表解读、主流焕肤成分解析02:30 如何区分不同肤质?专业的褒曼16型测试与简易的洗脸后观察法04:33 “外油内干”的具体症状:“脸感觉干,但看起来油光满面”05:31 除了屏障受损,还有哪些问题肌肤?06:31 “屏障”概念揭底,包括微生态屏障与神经层面07:14 心情、地域、饮食如何直接影响皮肤?压力、熬夜、环境变化导致的皮肤反应案例08:45 从油皮变成干皮,是肤质真变了还是屏障受损?09:35 如何判断皮肤是否健康?各种肤质的问题表征12:15 核心护肤理念:找到合适产品后不必频繁更换,以节省时间、金钱和试错成本13:26 护肤品用久了会像药物一样产生耐受性吗?14:57 干皮的护理核心与要点17:55 敏感肌的护理逻辑与核心要点18:41 敏感肌的三种问题类型及精准解决方案23:00 油皮长痘的根源与针对性解决方案24:01 关于“酸”的温和度与选择26:11 针对闭口,为何更推荐果酸?29:01 从“早C晚A”风潮谈起,普通用户到底该如何看懂成分表?30:38 孟辰:普通用户不必死磕成分表,因其中存在商业噱头与门道31:00 如果一定要看成分表,关注两点:核心成分的功效与大致浓度(利用1%浓度分界线的排序规则)32:34 护肤品成分表逻辑:与食品成分表类似,按含量降序排列,但功效成分低剂量也可能起效34:38 新手如何选择产品浓度?从低浓度开始建立耐受,如同健身循序渐进35:47 批判盲目追求高浓度:建立耐受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浓度区间,而非无限拔高37:56 “肤感与功效”的矛盾:为何很多功效型产品肤感不佳?39:23 肤感好是否重要?孟辰:肤感提供情绪价值,其“安慰剂效应”本身也是护肤效果的一部分46:43 国货卸妆产品为何难卖高价?探讨市场共识:洁面/卸妆类产品预算应留给精华/面霜49:02 在有限预算下,如何分配护肤预算?49:54 孟辰功课中的核心观点:“不接受反驳,防晒一定要做好”50:57 防晒为何是重中之重?52:33 防晒如何影响皮肤健康?不止于抗老美白,更预防皮肤病变与屏障受损54:50 如何选择防晒霜?三标准:能坚持使用、肤感好、波段全57:08 实用建议:买防晒如同挑粉底,务必先购入小样亲自试用58:00 已有深层皱纹和色沉,该用什么成分?59:37 探讨“纯天然”护肤理念:在现代化妆品工业下,天然是否等于更好?01:01:42 平价与贵价产品的区别在哪?01:05:35 原料相似,但纯度、稳定性、渗透技术(如脂质体、微囊包裹)构成技术壁垒01:12:12 大牌护肤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01:13:39 以雅诗兰黛的“日夜节律”理念为例:早年研究至今仍被科学验证01:17:48 巨头品牌如何推动行业?01:20:25 每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成分背后,都是漫长而昂贵的研发路径「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信息」一、肤质判断与基础护理 肤质分类与判断· 判断方法:· 推荐使用褒曼16型皮肤测试。· 简易法:洗脸后1-2小时不涂任何护肤品,观察皮肤状态:· 出油光 → 油皮· 紧绷、起皮 → 干皮· 外油内干:属于屏障受损,不是真正肤质,是皮肤自我保护的反应。 问题肌肤常见表现· 泛红、敏感、易过敏、应激性泛红、干燥起皮、长痘等。· 大部分问题与屏障健康有关,但也包括微生态、神经反应等。二、护肤核心理念 护肤逻辑 > 产品堆砌· 先搞清楚皮肤问题根源,再选择对应产品。· 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后,不要频繁更换,避免时间、金钱和试错成本。 建立耐受,不盲目追高浓度· 新手从低浓度开始尝试,逐步建立耐受。· 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浓度即可。三、不同肤质的护理重点 油皮· 主要问题:出油多、长痘(闭口、黑头、红肿痘)。· 护理重点:控油 + 角质代谢· 推荐成分:· 水杨酸(适合白头粉刺、黑头)· 果酸(适合闭口,渗透更深)· 壬二酸(适合红肿痘、温和抗炎) 干皮· 主要问题:干燥、起皮、泛红。· 护理重点:保湿 + 修复屏障· 推荐成分:· 神经酰胺、甘油、泛醇(B5)、透明质酸· 避免酒精、刺激性防腐剂、香精(视个人耐受) 敏感肌· 主要问题:泛红、干痒、刺痛、应激反应。· 护理重点:维稳 + 预防刺激· 分类护理:· 干燥起皮:B5精华 + 封闭性面霜· 持续泛红:抗炎精华(如油橄榄提取物、绿茶)· 应激泛红:抑制神经敏感成分(如柑橘果提取物、三七皂苷)四、成分与产品选择 看懂成分表· 成分按含量降序排列,>1% 按顺序,<1% 乱序。· 前几位通常是水、甘油、油脂等基础成分,功效成分可能排在后面但依然有效。 功效成分使用建议· 酸类:水杨酸、果酸、壬二酸各有适用场景,干皮慎用水杨酸(控油强)。· A醇:抗老首选,但需建立耐受,可选用包裹技术更温和的产品。· 维C:抗氧化、美白,注意产品活性与保存,建议买新不囤货。 肤感 vs 功效· 功效型产品(如酸、A醇)肤感可能较差,但坚持使用 > 追求完美肤感。· 肤感好也能提供情绪价值,有助于坚持护肤。五、防晒:护肤的基石· 防晒是抗老、美白、修复的基础,重要性碾压所有精华/面霜。· 选择标准:· 肤感好(便于坚持)· 全波段防护· 试用小样再买正装,避免浪费。六、产品价格与价值的理解· 贵价产品可能贵在:· 研发成本(如修丽可CEF配方)· 工艺技术(如渗透率、稳定性)· 品牌溢价与使用体验· 平价产品可能使用相同成分,但在纯度、稳定性、技术上有所不同。· 原料桶品牌常借鉴大牌成熟配方,但可能在工艺和温和性上有所牺牲。「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Winter Wishlist - Youzee MusicA Broken Heart Heals with Time - Dennis Kuo「本期制作人」梁州、Amelia「关于《梁州令》」微博:中文播客梁州令公众号:梁州令小红书:梁州令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梁州令
--------
1:25:42
--------
1:25:42
EP14:世界那么大,我看完回家开蒸饺店了
本期节目邀请到在广东潮州创业的95后女孩意涵。她曾担任上海知名咖啡连锁店的店长,积累了丰富的餐饮与咖啡行业经验。2023年,她选择回到家乡潮州,在一个叫北关村的村口开了一家名为“北关兀角咖啡蒸饺”的小店,将咖啡与潮汕蒸饺这两种看似不搭的品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饮食体验。意涵的小店不仅卖咖啡和蒸饺,还以“时令食材”为核心,菜单随季节变化,选用村民种植的竹笋、水芹菜、南瓜等本地蔬菜。店内用餐形式也极具潮汕特色:用簸箕和竹篓当桌子,竹椅为座,饺子盛放在搪瓷盘中,营造出既怀旧又新颖的氛围。她希望打破咖啡只搭配西点的局限,让咖啡更接地气,同时把家乡的农产品融入现代餐饮。本期节目围绕意涵的创业故事展开,深入探讨了她为何选择从上海回到潮州、如何在“远方”与“故乡”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与收获。节目中,我们还聊到了食物如何连接人与人、地方与时代,以及在小城市生活中那些细微却真实的幸福感。「本期主播」梁州:撰稿人,新浪微博@梁州ZzAmelia:新浪微博@Amelia_阿米莉娅「本期嘉宾」意涵,95后潮州女孩,曾于上海担任咖啡连锁店店长,2023年返乡创业,在潮州北关村开设“北关兀角咖啡蒸饺”小店,主打咖啡+蒸饺的跨界组合,注重时令食材与本地文化融合。「本期shownotes」00:09 从上海咖啡店长到潮州村口小店主的身份转变00:43 年轻人返乡创业:是“逃离北上广”还是寻找新生活方式?01:49 “北关兀角”小店介绍:咖啡与蒸饺的跨界组合、时令菜单与潮汕怀旧风用餐形式03:18 为何选择“咖啡+蒸饺”?希望打破咖啡的距离感,并与家乡农产品结合04:46 咖啡最原始的饮用方式:在非洲和云南村庄,人们直接用锅煮开就喝06:03 潮州饮食文化核心:方言学家林伦伦与“依时令而食”的理念07:49 时令食材的短暂与珍贵:本地韭菜仅有两周最佳赏味期,香椿仅有一周09:46 顾客与食物的“季节约定”:一年一度的芋头芡实饺子成为大家的“白月光”11:57 在体感四季不分的潮州,通过菜市场的食材轮转感知季节变迁13:00 食材背后的人际网络:从海南的胡椒到江西的茶树菇14:34 从萨莉·鲁尼的《聊天记录》谈起:无人能真正独立,我们永远处于人际网络中16:33 在潮州老街喝一杯咖啡,是与远方世界的一种连接17:36 味觉背后的权力与全球化:胡椒曾是宫廷料理,辣椒改变了川渝味觉版图21:30 潮州工夫茶如何塑造了当地人“先喝茶,再处理事情”的生活态度24:02 从考古学家张良仁的视角看饮食:我们吃下的每一口都是“历史的切片” 24:54 潮州凤凰山上的“宋种”茶树:一棵与宋朝末代皇帝南逃相关的古树 25:38 从果丹皮到《中国文化中的饮食》:食物如何成为窥见历史脉络的窗28:25 从连锁店店长到独立店主:心态从“遵循框架”到“松弛自由”的转变29:06 为何回家后更自由?在连锁店需代表公司,现在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处理事情29:41 上海与潮州的人际氛围对比:上海的客群更亲密,潮州的亲戚反而有距离感31:00 “无缘社会”的图景:韦舟笔下的现代人际关系萎缩与“大隐隐于市”的孤岛生活 34:06 项飙提出的“附近”概念:为何我们不再认识小区的保安和快递员? 35:17 大城市店铺快速迭代,小城百年老店为何能屹立不倒?37:13 在潮州,如何自然地与肠粉店老板、咖啡师成为“熟悉的陌生人”?38:52 从《东京八平米》到上海弄堂:咖啡店是否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连接点? 39:44 带朋友去从小逛到大的二手书店:一句“我跟着你们搬了三回店”背后的情感41:14 花店老板送我生日花瓶:从初中到工作,我们如何与店铺共同成长?42:40 我们如何定义故乡?项飙的“附近”概念与构成家乡的具体锚点 43:29 在北京,我唯一认识的邻居是捡到我身份证的看门大爷44:15 给北京物业保安送感谢礼物时,他们为何感到拘谨和奇怪?45:04 是否成了“关心两极,忽略中间”的年轻人?对自我生活编织过程的模糊感 46:46 在北京寻找生活抓手的方式,与回到家乡下楼吃顿饭就能找回的“实感”47:52 在小城市,如何更简单地找到自己存在于世界的方位感?49:45 肠粉是回家的理由:美食作为日常疗愈的强大力量51:49 早餐的治愈力:不只是肠粉本身,更是与店主、邻桌的日常互动54:42 在北京吃饭像在“规则怪谈”里:高昂的成本与无法满足的味蕾57:45 在家做饭 vs. 外卖:食材的新鲜度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与情绪01:03:54 年轻人旅游为何爱逛菜市场?一种对失落“附近”的追寻01:06:54 会永远留在潮州吗?这也许也只是阶段性的选择01:09:00 “逃”不一定要物理意义上离开某地:在潮州租房,在原地重建自己的生活节奏01:12:40 不同职业对城市感受截然不同:电商从业者与咖啡师的不同“烟火气”01:13:44 创业中的挑战:小城市人情社会中,关系处理带来的弯路01:15:14 每天醒来都想放弃:手打饺子皮、切十几种食材的体力挑战01:18:05 顾客把这里当树洞:律师、护士、火锅店老板的每周倾诉01:20:57 在小城创业,服务与口味同样重要01:23:50 差异化是关键:手工打皮、只用牛肉、本地时令蔬菜构筑的壁垒01:25:55 未来的梦想:连接潮州农产品与云南菌菇,推广家乡风物01:29:24 创业收入揭底:与上海工资差不多,但在潮州物欲更低,钱更“经花”01:31:30 给小镇创业者的建议:做好吃苦的准备,守店是自律的开始01:33:40 信任的建立:宁愿多备料倒掉,也别让一位客人跑空01:35:11 从三毛到卡尔维诺:在别处尝试生活,建立可触碰的具体日常「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信息」书籍及文章/· 《潮菜食语》:潮汕方言学家林伦伦的著作,强调“依时而食”,展现潮州饮食文化与季节性食材的紧密联系。· 《无缘社会》: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探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萎缩的现象,提出“无缘死”的警示,反思城市匿名化与孤立化。· 《东京八平米》:吉井忍记录东京独居生活,展现咖啡馆等小空间如何维系陌生人之间的温情与熟悉感。·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主编,考察了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饮食文化,通过文献资料的汇总与整理,还原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饮食习惯与风格;总结并分析了中国饮食的食材、烹饪方法、烹饪工具、饮食结构、进餐礼仪与观念习俗。· 《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萨莉·鲁尼作品,通过日常对话和网络聊天的细致描写,呈现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情感的错位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沟通裂缝。· 《看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作品,以虚构的城市和旅行者的对话构建奇幻而富有哲理的叙事,通过想象中的城市折射人类欲望、记忆与文明的多重面貌。·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维岛):豆瓣文章,阅读链接:book.douban.com节目及影视剧/·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美食节目,通过食材与味觉探讨饮食背后的历史、政治与文化维度。· 《我的解放日志》:韩剧,讲述了三兄妹在生活的平凡与困顿中,努力寻找自我、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故事。剧集通过细腻的日常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普通人对幸福与生活意义的探索。概念/· Eat Locally:顺应时令、依赖本地食材的饮食观,深植于潮汕饮食文化。· 无缘社会:日本社会学概念,指现代社会人际联系极度萎缩,导致孤独与无缘死。· 附近(项飙):指由邻里、店铺、日常交互构成的生活锚点,提供真实感与存在感。(意涵的“北关兀角咖啡蒸饺“店)(潮州小巷里的美食与生活:朴籽粿、菜头粿(萝卜糕)、粿条)「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开头曲:Colourway - Novo Amor结尾曲:Closer - Travis「本期制作人」梁州、Amelia「关于《梁州令》」微博:中文播客梁州令公众号:梁州令小红书:梁州令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梁州令
--------
1:40:31
--------
1:40:31
EP13:和两位主创聊电影《7天》:情感的漩涡能否击穿理性的防备?
“我们常常以为爱是自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非我们必须学习的能力。”弗洛姆如是说。在大众文化的叙述中,爱似乎经常被描述为一种“落入”的状态——fall in love,我们遇见、感受、沉沦。但从弗洛姆的角度来看,他认为真正的爱并不是一种偶发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必须在自由中实践的能力。它像任何一门艺术一样,需要理解、训练,与反复投入。他将爱称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并不源于缺失,而源于丰盈。我们应当如何判定一段感情是丰盈、滋养自己的?这需要多久?七年、七十年,还是只要七天?在大多数爱情故事里,我们习惯把“长久”当成浪漫的保证,但在电影《7天》里,主创们却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设定和想象。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电影《七天》的监制尹露,和编剧/导演邱玉洁,共同探讨这部近期上映的文艺爱情片背后的创作思考与情感逻辑。节目中,尹露和邱玉洁分享了电影中许多具体微小的细腻设计,比如温倩讲述“穷奇”神话的长对话,为什么会被坚持保留?爱情中的“deeptalk”为什么重要?这些细节不仅构建了电影的叙事肌理,也折射出当代人对爱情既渴望又畏惧的复杂心态。当两个普通人用笨拙却真诚的方式,在注定破碎的规则中彼此守望时,爱就像是黑暗房间里点亮的蜡烛,然后照见彼此。一如黑暗中并肩行走的两个人,只有一个手电,却愿意把光打在对方前方的路上。这或许就是爱最后的真相——哪怕只有七天的光,也足够一个人记住一生。但在此之前,你必须先拥有自我的完整,再决定谁值得拥有一部分。「本期主播」梁州:撰稿人,新浪微博@梁州ZzAmelia:新浪微博@Amelia_阿米莉娅「本期嘉宾」尹露:电影《七天》监制,资深电影制片人邱玉洁:电影《七天》导演、编剧,曾参与编剧《开端》等作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本期shownotes」00:44 在社交软件时代,人们更难进入真实关系,质疑爱情电影是否仍能打动人心01:53 邱玉洁导演分享《七天》创作初衷,比喻为“站在终点回望起点”03:17 邱导回忆创作起源:监制尹露提出“男生能看到女生恋爱期限”的设定04:30 邱导阐释“七天”如同人生走马灯,是七个不同情感浓度的人生切片06:03 尹监制阐述创作初衷:反对现实算计,回归纯粹情感表达07:55 关系是认清自我、补足缺失的重要场域08:48 邱导分享个人婚姻体验:从日常鸡毛蒜皮中提炼“晶莹时刻”的创作方式10:44 类比萨莉·鲁尼小说,讨论互联网如何改变爱情认知与私密空间13:21 邱导回应空间设置:坚持线下“信息素交换”的动物性本能18:01 尹监制强调电影中“无聊台词”恰恰是最珍贵的部分19:29 “第一次牵手”长镜头:细致描绘牵手是浪漫的坚持20:14 邱导比喻爱情是两人共建“后花园”,用于抵御外界现实23:44 弗洛姆《爱的艺术》:现代人对爱的恐惧与渴望26:30 邱导解释加入奇幻设定的原因:喜欢类型叠加,提供叙事动力28:37 邱导分享创作偏好:寓言与留白,如《桃花源记》的影响30:38 为何设置男女主对时间认知的错位?32:59 邱导:突出爱人之间的差异性,而非性别刻板印象34:38 七年一见的爱情,守护的意义是什么?35:37 邱导以《爱在黎明破晓前》为例,解释“彼此被点亮”的瞬间37:53 邱导定义“七天”如蜡烛长度,是彼此点亮的瞬间38:46 蒋勋:“爱是生命经验的扩大”,温倩具备怎样的爱人能力44:22 邱导:温倩是她穿透自我审查生长出的角色46:28 温倩难以被标签定义:传统又反传统,勇敢又恐惧47:47 邱导透露温倩像“幽灵公主”,在七年中守护精神自留地49:14 温倩是“温柔的时间盗贼”,想办法从规则中抠出时间52:09 邱导解读母亲角色的防御机制:将美好破坏一点以便分离时不那么伤心53:37 家庭关系设计旨在提供“场外确认”:最亲的人明白你遇到了不可割舍的人55:43 电影中的家庭关系是一种“确认”而非“创伤延续”58:52 邱导说温倩与陈丑时彼此“复苏”了对方的笑与脆弱能力01:00:50 “不是山压着猴,而是猴陪着山”01:02:24 爱需要勇敢品质,观众也需相信这样的爱存在01:03:50 尹监制:试图描绘“用爱战胜世界”的童话,即使越来越多人不相信01:05:36 邱导形容创作如“举着手电筒寻找同频的人”01:07:29 邱导反思电影入口可更坚固,例如强化“只剩七天”的紧迫感01:09:45 观众错位:因当下关系标签化,难以接受流动情感01:12:58 邱导分享从编剧转型导演的最大困难:语言不通,从零学起01:20:33 电影是不是传递“怕失去却更坚定”的爱情观?01:22:52 “爱的本质是孤独个体对深刻连接的永恒渴求”01:24:24 导演回应“真空设定与真实情感”的矛盾:故事是管道,情绪是流动的内容01:25:41 尹监制:前后段偏好反映不同爱情观:轻盈快乐 vs 痛感拉扯「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信息」电影/· 《七天》: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文艺爱情片,讲述了一个能看见恋爱期限的男孩,与一个头上显示“只剩七天”的女孩之间,如何对抗时间规则、守护瞬间永恒的动人故事。· 《爱在三部曲》:影史经典的爱情对话系列电影,用长达十八年的三段时光,跟随一对男女在火车上的偶遇,探讨了爱情、时间和生活的本质。· 《花束般的恋爱》:一部细腻写实的现代爱情电影,描绘了因共同爱好而迅速坠入爱河的情侣,如何在现实生活的消磨下渐行渐远的全过程。· 《遇见你之前》: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电影,讲述了一位活泼的小镇看护与一位瘫痪富豪之间,如何因爱而相互改变、彼此成全的生命旅程。· 《心动》:由张艾嘉执导的经典华语爱情片,以倒叙的方式细腻回顾了一段跨越多年的初恋往事,捕捉了爱情中的遗憾与成长。· 《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位欧洲公主与一位美国记者在罗马一日之内发生的浪漫趣事,是影史不朽的爱情童话。· 《一天》: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浪漫剧情片,追踪了两位知己在二十年里每年同一天的生活,交织着深藏的爱意、错过与人生的起落。· 《幽灵公主》:宫崎骏执导的吉卜力动画史诗,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讲述被狼族养大的少女“幽灵公主”为守护森林而战的壮丽故事。书籍/· 《爱的艺术》:心理学家弗洛姆经典著作,驳斥了爱是一种感觉的流行观点,系统阐述了爱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艺术,关乎成熟的人格与创造性活动。·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萨莉·鲁尼写的小说。聚焦于两位年轻知识分子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邮件往来与线下生活,深入探讨了在现代世界中对爱情、友谊与“美好生活”的追寻。· 《谈美》:是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创作的经典美学著作,原初版本于1932年问世,2024年由海南出版社再版。全书以对话体写成,共分十五章节,围绕美的本质、美感机制与艺术实践展开论述,构建融合中西理论的美学框架· 《孤独六讲》:蒋勋2022年经由花城出版社再版的散文随笔集,全书以美学视角解构孤独的六重维度: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作者融合个人记忆与文化反思,提出"完成孤独而非消除孤独"的核心主张。「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开头曲:Last Look - Vanbur结尾曲:至少还有你 - 蒋奇明「本期制作人」梁州、Amelia「本期剪辑」恣穗「关于《梁州令》」微博:中文播客梁州令公众号:梁州令小红书:梁州令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梁州令
--------
1:28:56
--------
1:28:56
Show more
More Leisure podcasts
Hold My Drink with Charleen and Ellie
Leisure
House Warming
Arts, Government, Leisure, Science, Technology, Design, Home & Garden, CATEGORY_NATURE
The Friday Quiz
Leisure
Esme's Country Life
Leisure
BBC Gardeners’ World Magazine Podcast
Leisure, Science, Home & Garden, CATEGORY_NATURE
The Car Podcast with Chris Harris & Friends
Comedy, Leisure, Automotive
Gardening with the RHS
Leisure, Home & Garden
Smith and Sniff
Comedy, Leisure, Automotive, Improv
The Simpler Life? with James & William
Comedy, Leisure, Home & Garden
嗨咻
Leisure
Trending Leisure podcasts
The FM Show - A Football Manager Podcast
Leisure, Sports, Soccer, Video Games
Wristology
Leisure, Hobbies
Get Played
Comedy, Leisure, Video Games
Kotaku Splitscreen
Leisure, News, Tech News, Video Games
The AutoAlex Podcast
Comedy, Leisure, Society & Culture, Automotive
Fighter Pilot Podcast
Government, History, Leisure, Society & Culture, Technology, Aviation, Personal Journals
Yarn Library
Leisure, Crafts
Friends Per Second
Leisure, Technology, Video Games
THIS CAR POD! with Doug DeMuro & Friends!
Leisure, News, Automotive, News Commentary
The Worn & Wound Podcast
Arts, Leisure, Society & Culture, Fashion & Beauty, Hobbies
Perpetual Chess Podcast
Leisure, Sports, Hobbies
Next-Gen Console Watch
Leisure, News, Entertainment News, Games
ACG - The Best Gaming Podcast
Leisure, Video Games
天真不天真
Leisure
Summon Sign: A Gaming Conversation
Leisure, Video Games
思文,败类
Leisure
Kinda Funny Gamescast: Video Game Podcast
Leisure, Video Games
One World, One Blood Bowl
Leisure, Games
Trash Taste Podcast
Leisure, TV & Film, Animation & Manga
IGN UK Podcast
Leisure, Video Games
Drive Torque Podcast
Leisure, News, Technology, Automotive, Tech News
SPIN, The Rally Pod
Leisure, Sports, Automotive
Love to Sew Podcast
Arts, Business, Leisure, Fashion & Beauty, Hobbies
Slightly Something Else
Leisure, Video Games
Chasin' The Racin'
Leisure, Sports, Automotive
AvTalk - Aviation Podcast
Leisure, News, Society & Culture, Aviation, Business News, Places & Travel
谭立人
Leisure
Esme's Country Life
Leisure
The Besties
Leisure, Video Games
Gardeners' Question Time
Leisure, Home & Garden
About 梁州令
《梁州令》是由女性撰稿人梁州创办的一档文化类播客。在这里,我们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谈论各行各业的新兴业态。我们观察,理解,感受,记录世界性的眼泪,并呼唤时代的共振。我们探索、寻找一种自由且具有时代性的行进方式——以自我的本色前进,直到你变成正确。
Podcast website
Leisure
Listen to 梁州令, Hold My Drink with Charleen and Ellie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Open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梁州令
Scan code,
download the app,
start listening.
Company
About radio.net
Press
Advertise with us
Broadcast with us
Legal
Terms of use
Privacy Policy
Legal notice
Privacy-Manager
Service
Contact
Apps
Help / FAQ
Apps
iPhone
iPad
Android
Social
Ireland
v7.23.13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23/2025 - 3:12:4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