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声音 a still small voice】是由来自巴黎的自由作者vv创立的文化艺术类节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小声音这个名字提醒我们,智慧的声音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只有用心聆听才能领悟那些最深层的启示。与大多数的谈话类节目不同,小声音更像是一种写作的延伸,通过女性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和听众一起深入探索从文艺...
《双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彼得堡文员戈利亚德金为了迎合社会环境压抑了过多的自我,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声音,逐渐在谨小慎微的性格中出现了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人格,并且逐渐代替了他的位置。这期节目会和大家聊到初出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会从心理层面探讨双重人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调和人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认同感。时间轴:01:10 初入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06:14 《双重人格》发表后首次受挫09:20 作品简介,社会身份和自我认同感14:53 戈利亚德金的心理分析17:30 《双重人格》和荣格的“接受自己的阴暗面”20:42 阴暗面的正面意义本期音乐:Death with Dignity Sufjan StevensOld Letter Imaginary Poet Dark AcademiaJazz Suite No. 1: I. Waltz State Academic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Paris Tournament 1967 Carlos Rafael Riverano sleep no dream Gia Margaret Explorer's Club Abel Korzeniowski
--------
24:58
vol.30《白痴》:幸福在于盼望以及发现生命的过程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8年完成的一部小说,是他在欧洲游历期间写的。他在这部小说里面塑造了一个接近完美的基督式的人物梅诗金公爵,他是一个温和良善,有着顺服精神和充满爱意的人,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傻,所以叫他白痴,是一个类似堂吉诃德一样的人物。他在这本书里面还探讨了死亡和重生的主题,批判了虚无主义的思想。这期节目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小说里面的细枝末节。
时间轴:
00:08 创作背景
04:16俄国的基督:梅诗金公爵
09:06 患癫痫病的先知
11:26 死亡与重生
14:02 伊波利特和虚无主义者
19:05 生命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
24:06 墓中的基督
30:50 小说里的二元对立
33:24 情欲的爱和怜悯的爱
36:59 根基主义
提到的艺术作品:
《墓中的基督》 小荷尔拜因 1521
本期音乐:
Martini Dry Mercuzio Pianist
Karaindrou: To Vals Tou Gamou Eleni Karaindrou
6 Chants polonais, S. 480: No. 2, Frühling Joseph Banowetz
Suite No. 11 in D Minor, HWV 437: III. Sarabande Mario Sollazzo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III. Pe-loc - Andante Andrew Rangell
Sonata "La Follia" Op. 1 n. 12 RV 63 Hespèrion XXI
Karaindrou: Waltz By The River Maria Bildea
Eleni Karaindrou - The Waltz of Hope Eleni Karaindrou
--------
40:24
vol.29 断头王后 :只有在不幸中你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断头王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传》是茨威格在1932年出版的,主要讲述了法国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皇后的一生。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查考了非常多的材料,并且对真真假假的各种手稿进行了甄别,他的原则就是尽量的还原真实,宁愿内容少一点也不采用那些不能保证真实性的信息,而在纪录缺乏的地方就运用心理学来做合理的推理。他所写的这本书是让玛丽皇后跳脱出她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及历史上给她冠上的各种名号,而是去认识这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 茨威格这样形容这个女人:“玛丽·安托瓦内特既不是保王派的伟大圣女,也不是革命派所说的下贱娼妇,而是一个性格平庸之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昨天、今天、明天都会遇到的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显然不配成为一出悲剧的女主人公。但是历史这伟大的造物主,为了创造一部动人心弦的戏剧,并不需要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来充当主人公。”这期节目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玛丽皇后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时间轴:
00:03 节目简介
04:50 玛丽安托瓦内特究竟是谁
07:01 性格决定命运,骄纵的洛可可女王
11:40 德不配位,享受生命馈赠的国王和王后
14:05 在不幸中反省和成长
15:55 纯爱战士菲尔森和玛丽皇后的爱情
19:38 茨威格从自己的视角讲述这段历史
本期音乐:
Violin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_ I. Preludio
Opus 17 Dustin O'Halloran
Viola d'amore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97_ I. Vivace
Dr. Jekyll Abel Korzeniowski
Modern Age Abel Korzeniowski
Winter (L'Inverno) Op.8 No.4 F Minor_ Allegro Non Molto
--------
24:29
vol.28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人性中的统一与分裂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最有名的小说之一,是1941年在他选择自杀前完成的最后的作品,包含了他世界观的表达。写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象棋大师之间的对决。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人性中的统一和分裂,以及理性和创造性,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碰撞。
时间轴:
00:08 象棋的故事
03:22 作品简介
05:08 茨威格的世界观
07:47 理性主义的世界冠军
11:05 困于思想的象棋大师
15:50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17:28 关于国际象棋的一些感想
本期音乐:
The Queen's Gambit (Music from the Netflix Limited Series)
--------
22:47
vol.27 《洛丽塔》: 着魔的猎人和林中仙女的无形岛屿
“在九岁至十四岁这个年龄段里,往往有好些少女在某些比她们的年龄大两倍或好几倍的着迷的游客眼里,显露出她们的真实本性,那种本性不是人性而是仙性(也就是说,是精灵般的)。我提议把这些精选出来的人儿称作“性感少女”。需要注意的是,我用时间术语代替了空间术语。事实上,我要请读者把“九岁”和“十四岁”看作界限——那些镜子般的海滩和玫瑰色的岩石——一座上面时常出现我的那些性感少女的魔岛的界限,岛的四周是雾霭迷蒙的茫茫大海。”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写的一本非常有争议的书,因为它是一个关于恋童癖的小说,讲的是一个中年男性亨伯特和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洛丽塔的故事。当时经历了很多波折才出版,但是出版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畅销书。到了今天它也往往被称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还变成了一种日本亚文化的类型。《洛丽塔》是一本属于美学范畴的描写感官体验的书,是一朵散发着毒气的恶之花。我们到底如何去理解这本书,它到底值不值得去读。那么就来听一听这一期节目吧。
时间轴:
00:20 作品简介
04:38 纳博科夫的成长经历和文学风格
07:10 纳博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09:52 让人神魂颠倒的无形岛屿
14:51 着魔的猎人和林中仙女
16:18 纳博科夫为什么要写《洛丽塔》这本小说
18:42 不可靠叙事
21:46 没有自己声音的洛丽塔
25:49 回归真实的洛丽塔和结局
30:03 关于洛丽塔的一些个人看法
本期音乐:
Lolita Ya Ya Nelson Riddle
To Arcadia, My Dear! Joshua Kyan Aalampour
Lacy Olivia Rodrigo
Nocturne in E minor, Op. 72, No. 1
Unité Joshua Kyan Aalampour
Closer Than Sisters Abel Korzeniowski
Cry, Cry Mazzy Star
【小声音 a still small voice】是由来自巴黎的自由作者vv创立的文化艺术类节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小声音这个名字提醒我们,智慧的声音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只有用心聆听才能领悟那些最深层的启示。与大多数的谈话类节目不同,小声音更像是一种写作的延伸,通过女性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和听众一起深入探索从文艺作品中提炼出的哲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从诗歌到小说,从电影到艺术,我们将一起用心倾听那些微小的声音,寻找其中隐藏的智慧与启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