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Education歷史學柑仔店

歷史學柑仔店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
歷史學柑仔店
Latest episode

Available Episodes

5 of 22
  • EP22|美國史學家的AI視界
    【柑仔店新品上架】 〈美國史學家的AI視界〉 郭至汶(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美國史學界近年來對人工智慧的討論已不再僅限於技術本身,而是深入檢視AI在歷史實踐中所面臨的各種議題。AI介入史料的數位化與搜尋方式,改變了資料獲取與分類的邏輯,語言模型與表徵學習等技術則進一步推動史學方法論的轉型,為傳統史料分析帶來了新的工具。面對這些新工具,學者強調對史料的詮釋應採取主動,且對AI在資料判讀上所產生的可能偏誤要保持警覺。」 在數位時代浪潮中,人工智慧(AI)已不再只是遙遠的未來想像,而是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就連看似傳統的歷史學界也感受到了其劃時代的變革力量。作為美國歷史學會的官方刊物,《美國歷史評論》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其於2022年3月設立的「歷史實驗室」專欄,致力於探索二十一世紀的歷史實踐,並於2023年9月推出重磅專題——「人工智慧與歷史實踐」,深度剖析AI對歷史學帶來的挑戰與契機。 這個由美國國家檔案館的R. Darrell Meadows與數位歷史獨立學者Joshua Sternfeld共同召集的主題,匯集了來自歷史學、數位人文、新聞學、資訊科學等多元領域的頂尖學者。他們指出,AI正日益滲透史料的搜集與詮釋過程,使傳統上立足於「真相」、「證據」和「真實性」的歷史實踐,面臨根本性的挑戰。當AI成為史料搜尋的中介、敘事的共同創作者,甚至研究路徑的設計者時,歷史學者若不積極關注,恐將喪失在AI世界中的詮釋能力。 然而,AI的影響不僅止於挑戰,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契機與方法論革新。作者認為AI並非中性的輔助工具,它會主動引導甚至可能誤導使用者。因此,無論研究領域為何,歷史學者都應對AI的運作邏輯、偏誤成因與知識生產模式有基本的理解。這不僅關乎史學專業的存續與發展,更為史學研究與教學開闢了廣闊的新視野,促使史學界在面對這股技術浪潮時,能轉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創未來。 本週的柑仔店文章,邀請您一同跟著郭至汶的腳步,探索AI如何影響史料的搜尋與詮釋、歷史學者的研究方法,以及AI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及其來源,並試想將AI應用於歷史教學與數位資料保存的新可能。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8w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B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6:45
  • EP21|在花園中思索改革:漢娜.莫爾與十八世紀英國女性的保守行動力
    【柑仔店新品上架】 〈在花園中思索改革:漢娜.莫爾與十八世紀英國女性的保守行動力〉 汪采燁(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十八世紀英國是一個矛盾交織的社會:既保守,又充滿變革能量;既重視傳統階序,也逐步進入商業和消費社會,逐步體現此社會的自由性。正是在這種張力中,女性得以突破傳統角色。莫爾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她挑戰了體制,而是因為她善用商業社會所提供的連結可能,讓跨階層的聲音得以對話,讓非主流的女性行動者,也能在公共領域中發揮影響。」 在動盪不安的十八世紀末英國,當法國大革命的餘波震撼歐洲大陸,美國新共和國剛誕生,而英國正處於工商業快速發展與社會道德論戰的交織點,一個看似矛盾的人物,卻悄然發動了一場沒有流血、不求推翻政府的社會變革。她就是漢娜.莫爾(Hannah More),一位來自布里斯托的女性,一位虔信基督教、擁護君主立憲,甚至被不少人視為女性主義對立面的保守思想倡導者。 然而,正是這位看似傳統的女性,卻是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福音派改革者與社會行動者之一。她從未鼓動群眾上街抗議,也無意挑戰既有的社會階層或女性的家庭角色。她的武器,是手中的筆,她的戰場,是家庭與公共領域之間的微妙縫隙。莫爾畢生致力於提升女性的教育水平與道德責任,她呼籲女性不應只學才藝,而應培養理性、判斷力與道德思辨,並積極參與主日學、孤兒院與社會服務。 莫爾深諳時代的脈動,她精於運用出版媒介與社交網絡,其匿名小冊子如《鄉村政治》與《廉價知識文集》銷量驚人,影響力遍及英國鄉村乃至遠銷海外。她與「克拉朋聯盟」等福音派改革者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廢奴運動、道德重建與鄉村教育。她以文字倡導女性將私人德行轉化為公共善,成為「社會德性的生產者」與「道德改革者」。 漢娜·莫爾的故事,不僅揭示了商業社會、出版自由與活躍的社會網絡如何賦予女性在父權體制下行動的可能性,更展現了一種獨特的「保守的行動力」,一種溫和而堅定,行動謹慎卻充滿力量的改革方式。在看似限制重重、不鼓勵女性發聲的年代,她如何動員微弱資源,發揮關鍵影響,為時代留下改變的痕跡? 本週的柑仔店文章,邀請您一同跟著汪采燁的腳步,探索這位「花園中的改革者」——漢娜.莫爾所開創的獨特道路,以及她如何以筆與信仰的力量,在保守的時代背景下,成為一位改變千萬人生活的改革實踐者。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7q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B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8:40
  • EP20|「想見你(祢)!」:在羅馬教會藝術中身歷其境
    【柑仔店新品上架】 〈「想見你(祢)!」:在羅馬教會藝術中身歷其境〉 陳慧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耶穌是歷來基督宗教藝術的中心人物,其人物式的形象表述,作為耶穌真實臨在人類世界的視覺證據,藝術表現上的耶穌,總合理地扮演著適切的宗教角色。可是上帝之像就似乎並不需要,或認為不該被視覺化,它的視覺出現,對照教義,可能產生部分窘迫情況和不被期待的模糊猜測。……細究文藝復興時期手抄本中上帝之像,這個顯現上帝的作法,既人性化又令人印象深刻。在羅馬教會(西方拉丁教會),即使耶穌如此具象,三位一體的教義也正確地傳遞(因此耶穌就是上帝的表現),然禮儀實踐者和圖像觀看者亦曾經多麼熱切地想見上帝:『想見你(祢)』!」 人類對於「想見你(祢)」的渴望,自古以來便深植於心。儘管在早期的神學論辯中,上帝的形象被認為是精神性的、難以捉摸的,然而,藝術的世界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大膽地將神聖的臨在具象化。這篇文章將帶領您穿越時空,深入探索文藝復興時期羅馬教會(西方拉丁教會)的視覺藝術,特別聚焦於義大利地區的手抄本細密畫和大型濕壁畫,揭示藝術家如何回應信徒對「看見」上帝的熱切期盼。 您將發現,從精緻小巧的手抄本插圖到教堂牆面上的宏偉壁畫,藝術家們不僅運用如透視法等新興技巧創造出驚人的「自然寫實」效果,更發展出獨特的「變容」手法。這種手法巧妙地將當代人物、贊助者甚至當時著名的學者,融入神聖的聖經故事場景之中。這不僅模糊了歷史與現實的界線,更創造了一種強烈的「身歷其境」體驗。透過這些圖像,觀者得以跨越時空限制,親身「參與」神蹟時刻,感受神聖的臨在。 本文透過具體藝術品的分析,例如馬薩喬震撼人心的〈三位一體〉濕壁畫、吉約蘭岱尤將佛羅倫斯上層社會生活置入聖母故事的壁畫,以及手抄本中姿態各異的上帝形象,精彩呈現了藝術家如何透過創新手法,將抽象的信仰轉化為具象且富有生命力的視覺敘事。準備好,跟著陳慧宏的腳步,帶您透過文藝復興的「時代之眼」,一同「看見」那份跨越數百年仍令人動容的「想見」渴望!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79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9:38
  • EP19|「金道錫行」與曾國小史
    【柑仔店新品上架】 〈「金道錫行」與曾國小史〉 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傳世文獻寥寥無幾,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曾國,究竟在西周至戰國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這個「曾國之謎」,正隨著近年來湖北隨州、棗陽、京山等地層出不窮的考古發現與青銅器銘文,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本文作者黃銘崇,透過對最新考古材料,特別是葉家山、義地崗、擂鼓墩等曾國墓地以及相關青銅器銘文的深入解讀,巧妙地將曾國的「小史」與一條維繫商周王朝命脈的「金道錫行」緊密連結起來。 讀完文章,您將學習到: 「金道錫行」——青銅時代的戰略生命線:這條從南方銅錫礦區(如湖北大冶、江西瑞昌)經由郭元嘴等收購點,最終運抵王朝都城(如安陽、宗周)的銅錫運輸貿易路線,不僅提供了鑄造兵器和禮器的關鍵原料,更是維繫統治合法性(威信財)不可或缺的一環。文章詳述了這條路線的地理網絡與運作模式。 「曾國」——金道錫行的關鍵守護者與掌控者:周王朝在滅商後,為何立即派遣以南宮括為首的隊伍南下征服曾國? 原因就在於搶奪並強化對這條戰略物資通道的控制。曾國成為周王朝南方防線的「底線」,其歷代國君,特別是透過葉家山M28出土的銅錠,直接展現了對這項重要貿易的嫻熟掌握。 考古重塑的曾國歷史圖景:從西周早期第一代曾侯南宮伯括的墓葬(葉家山M1)中「分器」的現象,到晚期曾侯乙墓令人驚嘆的精湛鑄銅技術與海量隨葬品,考古發現清晰勾勒出曾國從周初受封、逐步發展壯大,直至戰國時期仍維持強大國力的過程。 曾國在周代區域政治中的關鍵地位:文章透過周昭王南征相關的青銅器銘文(如〈中甗〉、〈靜方鼎〉),呈現了曾國作為周王室南征集結地與後勤據點的重要性。曾國與噩國、鄧國共同構成一道抵禦南方楚國崛起的防線。此外,曾國在吳楚戰爭中對楚昭王的關鍵援助,也揭示了其在楚國附庸地位下仍能保持一定自主性的原因。 對楚國歷史的啟示:周昭王兩次南征「涉漢伐楚」的史實,結合相關銅器銘文提供的地望資訊,對過去關於楚國早期都城丹陽的地理位置爭議,提供了新的有力線索與解釋空間。 本文巧妙地結合了文獻記載與豐富的考古證據,從「金道錫行」這一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曾國乃至整個周代南方區域的政治、經濟與軍事互動,為我們理解這段複雜的歷史提供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不容錯過!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6T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8:00
  • EP18|一則古代夢境敘事的解讀與挪用
    【柑仔店新品上架】 〈一則古代夢境敘事的解讀與挪用〉 金仕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你相信夢境可以成為真實生活的預言嗎? 過去的史家如何透過記錄夢境來預見吉凶? 「在古代歷史上,夢一向受到重視;視夢的善惡占夢的吉凶,至少是識字的人們生活的日常。不論出於虛構或寫實,史家或故事的書寫者也往往藉著夢境的相關敘事呈現某種現實、表達對事件的理解、人物的評價或對特定事務的期待。然而,《左傳‧成公十年》中一則夢境與實境交織的簡要敘事,留下了不少空白。因為缺乏說明,我們不完全清楚這位史家的用意,但它卻為不同時代的後人提供了一張歷史畫板。」 在古代中國,夢境從不只是睡夢中的奇想,更被視為與神明溝通、預見吉凶的重要途徑。《左傳‧成公十年》記載了晉景公臨終前的一段夢境與實境交織的敘事,不僅呈現了古人對夢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政治鬥爭與命運糾葛的蛛絲馬跡。晉景公在短短三個月內歷經三次夢境:一次夢見厲鬼索命,一次夢見病變成童子談論如何躲避名醫,一次則由小臣夢見背負其登天。這些夢境是否真有預言性?史家為何選擇詳述這一連串充滿隱喻與死亡預兆的場景?又為何讓如此離奇的結局——君王墜廁而亡——成為史書中的正式記載?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從文本「分鏡」切入,逐層解讀這段濃縮三百字卻意涵豐富的記事,並探討後世如何對其中的歷史空白進行詮釋與挪用,揭示古人如何在夢與史之間,構築一幅充滿象徵與政治意涵的歷史畫布。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6A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6:57

More Education podcasts

About 歷史學柑仔店

2014年4月4日,一群志同道合的歷史學者,因太陽花學運的契機,創辦歷史學柑仔店,並以理念「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發表面向大眾的史學文章。當時臉書(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柑仔店經營至今也累積了3萬多人次的粉絲。 今天,社群媒體以極快的速度更迭,年輕世代除了使用臉書與IG瀏覽貼文,也漸漸興起一陣以Podcast節目吸取知識的浪潮。作為歷史學者自發的非營利知識傳播平台,柑仔店決定結合AI的力量,將一篇篇文章轉化為容易吸收的Podcast節目,讓喜歡柑仔店的朋友也能用短短5分鐘的時間,在通勤路上或運動時,吸收一則歷史小知識。 那還等什麼呢?快來光臨歷史學柑仔店,包準讓您滿載而歸!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dcast website

Listen to 歷史學柑仔店,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net app

Get the free radio.net app

  •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
  • Stream via Wi-Fi or Bluetooth
  • Supports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any other app features
Social
v7.20.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3/2025 - 6:40:04 AM